首页 > 资讯

全球要闻:南安、码头两级政府对码头镇4个村的田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

来源:泉州晚报 2023-03-26 08:53:11

南安、码头两级政府对码头镇4个村的田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农机下田 省时省力

插秧机所过之处留下排列整齐的秧苗

人勤春早农事忙。每逢这个时节,戴子中都特别忙——备耕、施肥、育秧、插秧……2012年,经土地流转,他承包了南安码头镇宫占村131亩农田。农田原有130多个田块,地坡田窄,不仅难以农机化耕作,还存在水土流失情况。
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“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”去年,南安、码头两级政府对码头镇4个村的田地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,其中就包括宫占村这131亩农田。130多个小田块被平整为33个大田块,耕地机、插秧机、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可直接开到田里,省时省力,高产稳产。这两天,这里开始机械插秧,记者来到现场直击农忙景象。

田地开阔平整 插秧机作业忙

“是不是和以前看到的农田不一样?”23日上午,记者来到宫占村的高标准农田现场时,方寿明正准备插秧。放眼望去,131亩农田夹在青山、民居之中,开阔平整,水泥机耕路延伸入田间地头。轰鸣的机械声响起,方寿明驾驶着满载一盘盘水稻秧苗的插秧机,在搭档的配合下,插秧机所过之处留下排列整齐的绿油油秧苗。

“我算是‘新型农民’吧。”忙完一个田块的插秧工作,33岁的方寿明笑着说,他大专学的是农业专业,除了插秧机,还会操作收割机、碾米机、烘干机等农用机械。“今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的第一年,仍有小部分田地需要人工插秧,90%的田地可实现机械化插秧。”

记者还看到,一些太阳能设备设立在田间。方寿明介绍,它们有的是水利部门用于监测水质的设备,有的是物理防控虫害的太阳能杀虫灯等。“田里没办法拉电线,太阳能设备更安全环保。”

130多个田块整合为33个 完善配套设施

“2012年,这片农田零零散散共170多个田块。土地流转后,我对小田块进行平整、整合,减少到130多个田块。”在田里忙活、满腿泥的戴子中回忆,尽管已最大限度整合,依旧无法全机械化耕作,只能由二三十人轮替进行半机械化耕作,从2月上旬至4月上旬,花费2个多月时间,完成从备耕到插完秧的整个种植过程。

宫占村党支部书记高继业介绍,这里原来地坡田窄,坡耕地面积大,个别田块抛荒,存在水土流失情况,大部分农田绕山转,不易进行农机化耕作,农业生产条件较差,农业基础设施薄弱。如何破解这一难题?码头镇驻村干部林锦川说,通过土地平整和田坎、田埂修筑工程,对原有的高低不平、局部凌乱、零星的田块进行整理,改造成水平梯田,把荒草地、鸡鸭圈和其他未利用地,变成了良田,使昔日跑土、跑肥、跑水的“三跑地”变成保土、保肥、保水的“三保田”。

码头镇驻村干部李维明介绍,平整田块的同时提升高标准农田配套设施,铺设机耕路,农机可直接下田,并修建完善水渠等水利设施,以此连通农田路网交通、完善灌溉排水系统,大幅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。

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

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。”戴子中说,以插秧为例,过去,1个人1天完成1亩地的插秧、采秧工序,现在2个人半天完成30亩。耕地、插秧、收割、无人机植保防治等种植全过程机械化,待到丰收季节,运输车开到农田里,将收割好的水稻直接运到烘干房。“过去二三十人需花费2个多月,现在5个人仅需一周时间就能完成平地、插秧、施肥等整个种植过程。”他笑着说,两台插秧机同时运作,最快1天半可完成插秧,但他们会根据天气等实际情况调整进度。

“非专业种植田地早稻亩产450—500公斤,这片高标准农田种植杂交水稻,早稻平均亩产550—600公斤。”李维明说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,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,促进农业提质增效,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。高继业说,高标准农田美化了环境,又使粮食生产总量得到更大的上升,带动农户增收,有良好的经济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。

□记者 陈灵 黄耿煌 通讯员 黄依婷 文/图

上一篇

斗战神神之使徒任务在哪接_斗战神妖眼任务在哪接_天天播资讯

下一篇

最后一页

为你推荐

最新热文